用心用情用力 重慶市榮昌區建起渝臺“連心橋”
搭建各類平臺載體、舉辦涉臺人文經貿交流、用心用情為臺胞服務……近年來,重慶市榮昌區與臺胞加深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的文化交流,不斷增進臺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幸福感、獲得感和滿意度。
用心用情暖人心
中秋節前夕,榮昌區臺辦組織渝西川南臺胞臺商在重慶市對臺交流基地(榮昌國家級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)體驗榮昌陶制作技藝,并親手拉胚制作了陶器。“以前開展活動只能借用別人的場地,現在好了,對臺交流基地不光設施齊全,還可以體驗非遺文化呢。”
將非遺文化體驗和聯誼交友相結合,搭建兩岸同胞的情感地標和精神家園,正是榮昌區建立多個涉臺陣地的初衷。榮昌區現有重慶市對臺交流基地、展旺塑膠、同心公園等大大小小十余個涉臺陣地。通過整合零散資源,推動將涉臺元素融入本地文化場景,把涉臺陣地建在榮昌非遺文化上,充分利用好文化墻、活動室、健身室等共建共享功能站室,組織臺胞開展豐富多彩、喜聞樂見的各類活動。
說起陣地建設情況,榮昌區臺辦主任雷華初了然于胸,“我們采取‘線上+線下’方式,‘榮昌區臺商聯誼會’微信群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,重點向臺商臺企介紹榮昌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及相關政策,在線解答問題,及時傾聽建議。”
深化人文交流
今年7月,榮昌陶博物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小客人,30名臺灣青年學子走進榮昌,感受極具特色的巴渝文化。
“非遺文化是一條紐帶,既吸引外地的臺胞臺商來榮開展活動,體驗傳統文化魅力,又能聯系起本地的臺胞們積極開展活動,擴大我們的服務范圍和朋友圈。”
榮昌區一方面承接“重慶·臺灣周”分項活動、“我的故鄉你的家”兩岸婚姻家庭川渝行、臺企西部行、臺灣青年學子研習營活動、川渝藝術直航等涉臺經貿人文交流活動,向臺胞展示榮昌之美、重慶之美、中華之美。
另一方面,構建本地涉臺活動品牌,在傳統佳節組織開展“奮楫爭先迎端午 同心同行話發展”、“同心聚力量·奮進新時代”中秋音樂會、“港澳臺僑一家親·同心共圓中國夢”等系列活動,進一步增強在榮臺胞的歸屬感和認同感。“這是我們組織員工開展無償獻血公益活動的第6個年頭了。”展旺塑膠(重慶)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、臺胞梁庭恩自豪地介紹道,截止目前活動累計無償獻血600余人次,獻血量超過14萬毫升,作為“新”榮昌人,也算為家鄉做了小小的貢獻。
落實措施聚人心
今年4月,重慶市政府臺辦與榮昌區政府簽署《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建設 共同推進榮昌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》,通過高位推動,持續落地落細各項惠臺利民措施。
協議簽訂后,榮昌區領導帶隊赴上海、江蘇、浙江等地開展“在榮臺資企業總部行”,實地調研安佑集團、允昌科技、平湖臺麗辦公等臺企生產建設發展情況,了解企業困難和訴求,研究探討解決路徑,堅定臺資企業來榮投資發展的信心和決心。
日常工作中開展“春送崗位、夏送清涼、秋送健康、冬送溫暖”的“四送服務”。春季搭建就業橋梁,向返鄉人士精準推介臺企工作崗位。夏季為臺商臺企送去藿香正氣液、板藍根等清涼飲料。秋季舉辦“同心相伴+”社會服務活動,走進臺企開展健康講座。冬季開展臺企關愛行動,為困難臺商臺企送去慰問品以及黨委政府的關心問候。
一手抓企業服務,一手抓群眾滿意。在榮臺企的合法利益要保障,普通同胞的訴求也要傾聽。定期走訪慰問重點臺胞,為他們送去慰問品,每年向困難臺胞發放慰問金。2023年以來,榮昌區臺辦協調解決辦理涉臺婚姻、政策咨詢、申請醫療救助、子女入學升學等各項事務70余次。
下一步,榮昌區將秉持“重臺、親臺、惠臺”的服務理念,聚力打造“兩岸交流新高地、臺資西移集聚地、臺胞筑夢向往地”,切實增強臺商臺胞在榮生活工作幸福感、獲得感和滿意度,帶動渝臺兩地各領域交流合作。(重慶市臺辦供稿)